bb游戏平台(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APP下载(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详情页

技术创新构建班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联研究院先进班组建设的思考

作者: 发布日期:2020-12-31

国联研究院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评价班组自2016年正式运行,主要开展电池热安全测试评价与分析、电池耐久性评价与失效分析等测试服务与技术研究工作。截止到目前,现有人员10名,设备二百多台,年产值近千万,检测服务水平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推进体系化建设,规范班组管理。2016-2017年,班组按质量体系建设和5S管理要求,从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渐规范班组的实验室管理,比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值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实验室规章制度,建立了实验室设备日常巡检台账,通过不同颜色线条标识规范了实验室资产的摆放地点等。通过以上措施,保障了检测工作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了班组运行效率。2018年,鉴于检测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领导高度关注班组业务发展,启动了实验室扩建工程,并于当年完成了扩建工作。

筑牢自我提升理念,保障检测服务水平。2019年,班组进一步完善了国标检测项目管理,并积极推进扩展法规性检测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了强检/CNAS/CMA的检测资质。考虑现有电池检测方法与电池实际应用评价存在差距的现状,班组以解决行业共性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搭建了电池热安全测试,电池耐久性等一系列电池应用评价与分析平台,查阅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电池测试规范,做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电池测试验证标准规范,拓展了班组检测业务范围,为行业检测标准的规范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通过班组例会、员工培训等方式,转变班组检测思维方式,从关注 “完成检测任务”转变为“精益求精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班组积极开展检测数据准确性、可重复性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试验,为动力电池检测标准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比如,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其材料热稳定性相对较差,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放置于波动度为±0.5℃、均匀度为±2℃以内的环境箱内,不同位置的摆放仍会带来电池平行样品的容量偏差(≦2%左右)。为了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班组长云凤玲将热特性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提出用换热系数评价不同位置的温度效果差异,并组建以栗敬敬为主的测试小组和以刘施阳为主的计算小组,针对实验室不同类型的环境箱,根据风道、风速、风向剪裁合适的绝缘垫板,重新设计样品摆放位置,将电池平行样品的容量差异控制在1%以内,并以此成果申报专利一项。

探索管理新模式,激发全员创新潜能。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评价班组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电池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为了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个人成长与班组的发展密切结合,班组一直在探索一种新的检测班组管理模式:成员在完成岗位要求的检测服务型工作的基础上,同时作为班组攻关项目组成员,承担检测技术开发、检测评价方法研究等创新型工作任务。创新型任务一般由博士带头组织检测技术攻关,班组其他成员在项目组分工合作,承担测试验证过程工作,通过分析检测电池特性,获得理论测算结果,通过大量实验得以验证,并得出客户研发设计参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检测业务与创新工作双向并行,双向促进的管理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提升员工成就感,促进了班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0年,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模式,开展了“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岗”主题实践活动。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评价班组作为“超乎检测”突击队的重要组成,借助本次主题活动,探索并初步形成班组团队建设模式:发挥班组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加班加点完成各项任务;博士牵头制定项目技术方案,全员参与共同攻关检测技术难点;组织班组员工生日会等暖心活动,凝聚人心,形成一只勇于担当、能打硬仗、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的检测队伍。

跟踪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促发展。在长期与电池生产企业、上游车企的沟通过程中,班组发现客户十分关注用于热管理设计的电池热物性参数——导热系数,但是,目前没有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班组长云凤玲获知这个情况后,积极组织项目攻关,设置以刘施阳为主的试验开发小组,以云凤玲为主的理论计算小组,开展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研究工作。目前,电池的导热系数主要依据电池组成设计参数的分项导热系数的加权计算获得,但是电池的设计参数对应用客户来说一般都是未知的,如何快速测试获得电池的导热系数对于电池实际应用意义重大。班组集思广益,广泛搜寻资料,包括国内外专利、文章等相关资料,大胆设计实验,与创新事业部合作,制备多款不同体系电池,采用理论计算模拟数据,与设计的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方式,开展检测方法研究工作。通过班组成员近一个月加班加点的努力试验,严谨求证,终于摸索出一种快速实现导热系数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偏差在3%~5%,圆满达成预期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组积极将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已经服务电池企业和车企客户6家,获得一致专业好评。目前,该创新成果撰写国内发明专利2篇、PCT国际专利1篇。

这是创新工作促进检测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的事例之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种锂离子电池在环境箱内散热均匀性的测试方法,一种实现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最大允许功率快速测量的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可逆锂消耗量的评价方法等。随着班组的发展,这样的创新成果会越来越多。

虽然班组在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当前检测机构多、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实现检测服务与创新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打造一支国联特色的动力电池检测技术服务团队,满足并设计客户和市场需求,还将是班组持续探索的课题和奋斗目标。